這個雙11,預制菜又賣爆了!為什么?發表時間:2022-11-14 13:38 11月12日零點,第14屆雙11收官。 為了適應國家發展實體經濟的需求,這個雙11沒有了需要熬夜的預售時間,天貓與京東也均未公布GMV(成交總額)。 但公開數據的統計依然不是難題,不出意外,預制菜又賣爆了! 從天貓數據看,今年“雙11”期間,包括半成品菜、速食菜在內的預制菜銷售火爆,共生成了28個“加購榜”、30個“熱銷榜”,成交額同比增長約2倍以上。 京東銷售情況顯示,2022年1月—10月,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170%。11.11開門紅28小時,門店招牌菜同比增長超200%。 單個品牌方面,海底撈實現抖音平臺套餐銷售數量超30萬份;西貝在京東與天貓渠道前三十分鐘銷售額就突破100萬元,前40分鐘的銷售額就超過了去年同期全天營業額… 單個品類方面,佛跳墻、酸菜魚、豬肚雞等“硬菜”成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招牌菜TOP3,其中豬肚雞成交額同比增長500%。 ![]() 為什么預制菜這么火? 簡單來說,預制菜代表了更安全、更好吃、更健康、更便捷的飲食趨勢(下文詳細分析)。 早在2021年“雙11”,預制菜即強勢上榜天貓十大趨勢單品,成交額同比增長近2倍。 2022年年貨節期間,《2022年淘寶年夜飯報告》顯示,預制菜在春節前夕同比增幅超181%,保持高速增長態勢。京東預制菜銷售同比增長150%,老字號同比增長破200%。 今年五一期間,京東平臺預制菜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250%,日出庫數量破百萬。 防疫常態化、“宅”經濟、露營熱的共同推動,讓原本以B端市場為主要陣地的預制菜,在C端持續釋放需求,擺上千家萬戶的飯桌、餐墊,站在用戶與資本同時追逐的風口。 資本重金布局 流量代表財富的時代,什么行業火,資本的嗅覺最靈敏。 2022年,“預制菜”與“元宇宙”、“碳中和”一同成為投資機構最關注的賽道。 今年上半年,預制菜不僅融資數量、規模大幅增加,參與的玩家實力也愈發雄厚,紅杉、高瓴、厚生、IDG等眾多頭部金融機構紛紛入局。 市場快速升溫 據公開數據顯示,2021年,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3459億元,同比增長18.1%。 多方研究機構給出估算數據,2022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。 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大關,達到10720億元。 企業蜂擁入場 2012年,全國涉及預制菜肴加工的企業僅有1400家。 到2021年4月,這一數量已達7.19萬家。僅2020年一年,新注冊預制菜相關企業就高達1.25萬家。 除專業預制菜企業(如味知香、蒸燴煮等)之外,農牧水產類企業(國聯水產、龍大美食等)、傳統速凍食品企業(安井、三全等)、餐飲企業(西貝、海底撈等)、零售企業(盒馬工坊,叮咚買菜等)都在憑借各自優勢,尋找合適的產品和渠道模式參與進來。 此外,其他各行業玩家也在積極跨界入局: 今年6月,京東表示將預制菜納入戰略扶持品類,在未來三年將扶持20個銷售過億的預制菜品牌、5個銷售過5億的預制菜品牌。 9月,順豐舉辦預制菜行業解決方案推介會,全面布局預制菜行業。格力電器高調提出,要聯合打造1000億元規模的預制菜冷庫冷鏈裝備產業。 政府大力扶持 預制菜的大熱不僅體現在市場方面,還體現在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扶持。 中央方面:農業農村部發布《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創新發展預制菜肴、冷鏈配送等業態;成立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。 地方層面:廣東將預制菜寫入《2022年?。颊ぷ鲌蟾妫局攸c任務分工方案》,發布《關于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》。河南出臺《河南省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行動方案(2022-2025)》。云南印發《預制菜產業發展實施意見》。四川編撰《全省預制菜加工園區和企業名錄》。 此外,山東、江蘇、福建、上海、山西、河北、重慶、浙江等省市同樣將預制菜視為提振地方經濟的妙手良方,行業利好政策、標準規范接踵出臺,產業基地建設、骨干企業培育、公共品牌打造等各方面不甘人后。 人民日報評論:預制菜方便、高效,順應當前快節奏生活和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,為餐飲行業創造新的增長點。 憑什么這么火? 1、飲食更安全 簡單做個算術題,假如你是食品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,監管1000家小餐館方便,還是監管一家大規模的預制菜企業/園區更高效? 答案顯而易見。 ![]() 曉麥預制菜生態產業園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負責人曾明確表示,餐飲服務企業使用預制菜,可以將企業管理集中于生產端,有利于強化食品安全管控、統一菜品的品質和口味。 目前,在許可審查、過程管控、監督檢查等方面,國家對于加強中央廚房食品安全監管的制度措施也已基本健全。 此外,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以及山東、廣東、江蘇等預制菜產業大省已經出臺預制菜團體/地方標準。 下一步,隨著預制菜行業國家標準的出臺、完善,預制菜加工、運輸、銷售、使用方面的監管將更加成熟,預制菜食品安全將得到進一步的保障。 2、味道更好 能在預制菜的賽道跑贏并最終贏得市場的,一定是規?;钠髽I或園區。 規?;拇笃髽I/園區在研發預制菜時,請到的都是什么水平的廚師呢? 來看看曉麥預制菜研發的顧問大師陣容有多強大吧: “魯菜泰斗”王義均、餐飲業國家級評委王文橋、全聚德第五代傳人楊宗滿、原民族飯店總廚榮學志、中西餐大師施澤宏、紅樓宴創始人孫大力、原四川飯店總廚鄭紹武、原天倫王朝總廚李啟貴、原全聚德總廚顧九如、原北京飯店總廚鄭秀生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烹飪大師李剛、中國食文化團膳委員會主席蘇喜斌… 不熟悉的讀者朋友可以隨便搜一個名字,在過去,這些大師們的手藝,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。 ![]() 曉麥集團魯菜振興座談會烹飪大師合影 現在,哪怕預制菜只能實現大師們廚藝100分的80%(還在提升),也要比50分(甚至40分、30分)偶爾超長發揮的120%更值得我們的青睞。 用紅樓宴創始人孫大力老爺子的一句話來說,“希望老百姓能有一個口福吧”。 對于家庭來說,喜好烹飪且技藝精湛、時間充裕的寶媽寶爸們可以繼續手工烹制美味的飯菜。 預制菜帶來的,是缺少時間、精力,亦或者不擅五味調和之道的家長們能夠多一個選擇。 3、更健康、營養 日常飲食中,咱老百姓們甚少有精力能夠兼顧營養均衡,最多葷素搭配。而規模企業預制菜的研發之初,就有營養專家參與進來。 按照筆者的構想,當預制菜企業的品類足夠豐富(比如,曉麥預制菜目前已研發200個品類、1800道菜品),甚至可以每月、每周給到消費者幾種搭配好的食譜;當預制菜企業憑借市場、口碑與消費者深度綁定,還可以根據每一位用戶的健康數據,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定制化營養配餐。 這樣既能保障每一天的營養均衡,還能挽救選擇困難癥晚期的小伙伴們脫離苦海。 至于很多人擔心預制菜非現制現炒會讓營養成分流失。 綜合來看,食品加工、烹飪、儲藏的每一個環節,都會影響最終的營養成分留存。大企業可以組織專業的力量,從研發、生產、監管等方面,提升科技含量,保障最終營養成分的配比與留存。 ![]() 中國(煙臺)國際食品谷先導區 在這方面,作坊式小餐館或是烹飪技藝不足的個體則很難保障。 此外,筆者還要悄悄提醒一句,這些年在飛速進步的科技,可不只是手機的配置。 在當今的食品工業領域,預防微生物增殖腐敗的工藝技術早已成熟,超高壓非熱加工、微米急凍鎖鮮、瞬時冷凍防腐、真空慢煮……一大批常人不曾聽聞的食品加工、保鮮尖端技術,已經在我國很多預制菜企業落地應用。 4、更快更方便! 無論是預制菜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,抑或是騎墻觀望的等等黨,都要承認的一點就是,預制菜實在是太方便了! 讓廚房小白秒變大廚的預制菜,為用戶節省的不僅是食材加工、烹飪的時間,還有烹飪技法的學習時間,未來還可能會有健康膳食知識的學習和抉擇的時間。 例如前文提到的霸榜菜品佛跳墻,正常做法需要處理幾十種原料、耗時2天之久,食材要求嚴格之外,對廚師也是一種考驗,而佛跳墻預制菜,普通家庭半小時內即可端上餐桌。 上班、帶娃、聊天、娛樂……在個體時間被填滿的時代,能夠為用戶節約時間,就是有價值的賽道。 結語 盡管高速發展的預制菜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,好吃不貴的產品、安全放心的品牌還比較匱乏,但不可否認,在國民飲食結構由溫飽型轉向膳食平衡型的當下,人們對于改善飲食生活的需求正在加速釋放。 乘著國家發展實體經濟的東風,預制菜產業可以憑借工業化的強大力量,推動國民飲食快速提升食品安全性、營養價值、口味口感、加工便捷性水平。 或許很長一段時期的雙十一都很難看到最終交易數據,但在政策、資本、市場的多方青睞之下,預制菜的大賣趨勢必然持續高企。 |